潍坊优路教育培训学校
服务热线:400-008-6280
当前位置>潍坊优路教育培训学校>潍坊心理咨询师培训班

潍坊心理咨询师培训班

潍坊心理咨询师培训班

  • 上课时段:详见详情
  • 教学点:1个
  • 开班时间:滚动开班
  • 课程价格:请咨询
  • 已关注:624
  • 优惠价格:请咨询
  • 咨询电话: 400-008-6280
  • 微信咨询:tan4811
授课学校:潍坊优路教育培训学校 (点击获取校区地址)

课程介绍

行业紧缺人才 “钱”途一片大好

       前景广

       国外1000人中配一名心理咨询师,按照国际标准,中国需配备130多万心理咨询师,全国仅有4000多名心理咨询师,市场缺口巨大,拓展发展空间,迫在眉睫。

       需求大

       据相关数据统计,不同年龄阶段中80%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习惯性不良行为。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,心理学专业人才需求量与日俱增。

       待遇高

       国内的心理咨询收费从每小时400元至2000元不等,平均收费600元/小时。北上广深等部分地区平均收费500-800元/小时。高收入、高成长空间是多数人的择业首因。

就业择业方向多 心仪工作任你挑

       个人心理咨询诊所,小的中型的心理咨询机构,人力资源部,高校的心理健康辅导站,大型三甲医院,军官部队,司法部门、以及企业心理顾问都是心理咨询师未来就业范围

       培训对象

       大众中的心理学爱好者,希望学习并应用心理学知识提高工作生活质量

       准专业群体,有志于在心理咨询领域专业成长的拟从业者

       符合以下条件之一:

       ①具有心理学、教育学、医学等专业大专以上学历

       ②具有其他专业本科以上学历

       ③大学本科大三以上在读

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咨询师考试背景

       考试标准高

       2017年9月人社部取消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后,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承担起继续培养心理服务人才的任务。研究所于2017年底,在人社部国家心理询师团队的支持下,开发了本培训项目。

       教材专业性强

       考试使用教材是在原人社部心理咨询师官方教材的基础上升级优化,编撰的专属《心理咨询基础培训教程》专项教材。

       证书效用强

       可以作为持证者受过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咨询技能培训的有效证明,也可以作为持证者开展心理服务的资格参考。

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咨询师基础培训合格证书

       《心理咨询师基础培训合格证书》

       考试合格后由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认证颁发《心理咨询师基础培训合格证书》。

       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简介

       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是国家心理学科研教学机构,也是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心理咨询师协会筹委会的挂靠单位,拥有长期的心理学全学科的科研积累和雄厚的教学资源。

心理咨询师招生简章

优路教育心理咨询师培训班

2021心理咨询师招生简章

班型价格(元)保障服务
VIP保障班

1、学员专属班主任服务;
2、协助报名服务;
3、在线答疑通道;
4、当期考试不过,下一期对应课程可免学费重读,仅交纳重读资料费。

  千万不要给孩子贴上“偷”的标签

  偷:现代汉语词典对“偷”的注解:1、私下里拿走别人的东西,据为己有;2、指偷盗的人;3、瞒着人;4、抽出(时间);5、苟且敷衍,只顾眼前;

  昨天我的一个家长学员打电话给我:“郑老师,对不起,要占用您的时间,有一件事情憋在我心里好多天了,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处理...”电话那边开始哭泣;   几秒钟后接着说“我实在是忍不住了...对不起郑老师”;当时我就在想“到底出了什么事情了,老公有外遇了?孩子不上学了?家里出现大事了?”“我孩子偷拿我们的钱好几次了,每次都是100-200,前几天又拿奶奶200元,买东西!”

  我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,哎~,“一个特别爱孩子、特别焦虑、自己吓自己的妈妈”,这根本不是问题,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了,我没有说什么,继续听她描述事情的经过,我偶尔会问些问题,既帮助整理思路也是为我自己找思路:

  “孩子四年级,有个小她三岁的弟弟,孩子外向活泼,一直是老师和同学关注的对象,三年级之后逐步就不算是班级里最优秀的孩子了,孩子三岁的时候,在超市里就出现过“偷”的行为,妈妈特别当回事,每次去超市都教育孩子不要“偷”,第一次发现孩子偷钱是一年多前,拿了奶奶钱包100元钱,买了很多小东西,这一次拿了200元钱,买了很多文具和孩子们喜欢的小东西,爸爸发火批评或者打过孩子,妈妈核心就是讲道理和恐吓,这一次,妈妈和孩子说只有见警察了,孩子很害怕问妈妈有没有弥补的方法,并告诉妈妈买了很多东西送给同学是为了维护同学关系,妈妈想找个警察的朋友来和孩子谈话,爸爸不同意,建议让妈妈找郑委老师”;

  家长朋友们!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,家长要确认孩子偷钱的目的是什么?我和这个妈妈交流后基本判断:“孩子拿钱并花钱买了很多东西送给了同学”,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呢?

  1、孩子有个小她三岁的弟弟,在弟弟出生的时候,孩子才三岁,妈妈回忆说:“弟弟出生后,这个孩子有很大的反应”;在国外,当有更小的孩子出生的时候,要求生产前和生产后,尤其是在生产后,要做好大孩子的工作,国内家长并不重视这一点,造成大孩子“小的夺走了我的爱”的感受,孩子可能会从此失去安全感,并采取很多不当行为希望引起父母的关注。这个孩子可能有这样的倾向;

  2、孩子在1-2年级一直是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对象,到了三年级不再被关注,心理出现不适应,特别想再次得到关注,就采取了“买东西送给同学以得到关注”的想法,并付诸行动,偷偷拿了家里钱。(妈妈也承认孩子想赢怕输的心理非常严重,家长们,想赢怕输的心态严重,可能会造成很多问题,尤其是孩子在青春期前后,因为孩子没有平常心,家长们不要掉以轻心)。

  3、偷钱是一件事,想得到关注是另一件事,只有解决了“想关注”这件事,才能解决“偷钱”的事,否则两件事都处理不当。我告诉这个妈妈解决这个问题的四个关键点:“一、平等与尊重原则、二、正态分布原则、三、错误是宝贝、四ABC原则”,相信这个妈妈昨晚在恶补或者在复习学习过的知识。

  遇到孩子“拿”别人东西怎么办?

  1、“有信念”而不是“总担心”:家长要有正向的信念和信心(可参照“信念”的章节学习)告诉自己“孩子遇到这样的事情是正常的,需要我帮助解决这个问题”,千万不要去想:“现在就偷东西,以后怎么办?”,或者像上文提到的这个妈妈:“三岁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情!”这种胡乱勾连的想法,会让问题越来越严重;还是那句老话“想什么来什么,怕什么有什么!”

  2、“解决问题”而不是“贴标签”:孩子只是一个“偷偷拿了别人东西的错误行为”,而不是贴个标签“孩子是小偷”,给孩子贴上标签,孩子最终很可能就会是“标签”的结果;永远记住,孩子是“拿”而不是“偷”!

  3、“关注”而不是“焦虑”:出现这样的情况,家长一定要重视,记住“焦虑对于解决问题没有一点好处”,只有“定”才能产生“慧”,智慧是解决孩子问题的唯一方法;只要心不静,就不要解决问题!

  4、“故意”还是“无意”:确定孩子的行为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,如果是无意的,那说明孩子没有弄清楚“物品所有权”概念,这种无意行为经常发生在学龄前儿童群体中,就是俗话说的:“不会区分自己的东西和别人的东西”,最好的方法是在家里玩“谁的东西?”的游戏,家里的很多东西也要分清楚所有权,告诉孩子,拿别人的东西需要先知会别人,在家里做很多次的“演习游戏”;如果孩子把邻居、幼儿园或同学的东西带回家时,父母一定要亲自带着孩子将东西还给人家,并教导孩子向人家认错,父母千万不可因自己羞于向人认错,而将事情含糊过去,这是最要不得的态度。如果是“故意行为”,就往下看。

  5、 “反思自己”而不是“怪罪孩子”:孩子出现“偷窃”行为的原因很多:第一类是“宣泄情绪”类——故意惹人生气,借以发泄怒气、有的可能是故意使坏,这要反思教育过程中,孩子为何“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”,在此不过多赘述,沟通的课程中会详细分析;第二类是“物质满足”类——家长过多满足孩子的需求,让孩子养成“一旦需要,就想拥有”的心理习惯,孩子就会在第一时间有“偷偷拿”的行为;第三类是“总不满足”类——家长总是不满足孩子的需求,不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,孩子在特别想要东西的时候,知道父母一定不会给他买,他就会采取“偷偷拿”的行为;第四类是“解决问题”类——因为社会风气和家长处事不当造成孩子养成“钱可以解决一切”的拜金思想,遇到事情总想用“钱”解决。我辅导过一个孩子拿了家里1万元,每个同学发了200元,要求同学们选他当班长,呵呵;第五类是“模仿家长”类——有些家长有“占便宜心态”,总是“偷拿”公家和别人的东西,造成孩子的模仿;

  6、“解决两件事”而不是“解决一件事”:每个孩子发生“偷窃”行为,都是要解决两件事,第一件事关于“偷偷拿”的问题,一件事关于“偷偷拿的目的”问题,大量的家长在遇到孩子此类问题的时候,关注在“偷”上而不关注“目的”,这是大错特错。解决方法是:

  宝贝,这个事情妈妈认为你是因为“目的”,才出现“拿别人东西”的情况,这是两件事,第一件关于目的,我们讨论讨论该怎么解决?按照我教给大家“无输原则”按步骤解决问题就可以了,第二件关于“偷偷拿”,在别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拿别人东西,妈妈不能容忍也很生气,现在我们使用abc原则,再出现同类问题时,我们...

  7、使用“花钱原则”增加孩子对诱惑的“控制力”,不在此赘述;

  8、关注“过程”而不是关注“结果”,要有耐心——记住“过去的事情不要再提”,关注“未来不一定不会发生,如果发生,再解决就好了”,利用“不良行为耐心解决流程图”解决这一问题;

  9、不会处理,请教专家,这样的事情不能“瞎”处理,处理不当,孩子可能就会真正成为“小偷”或“惯偷”。上文中的妈妈,出了孩子的问题时,违反了1-8条所有的项目,单单做对了第9条——智慧啊!

扫描二维码免费领取试听课程

报名预约

登录51乐学网

注册51乐学网

免费短信关闭